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「原创·寻脉大长白」于氏家族: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(内附音频)

2023-01-31 22:40:15 766

摘要:——天下粮仓,沃土榆树。232年前,来自山东的于氏家族,因旱灾闯关东,到这里落地生根;在清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年间,家业兴旺,显赫一时。——“叔侄五进士,兄弟两翰林”。有清一代吉林各地先后中进士者34人,其中榆树有进士8人,于氏家族就占有...

——天下粮仓,沃土榆树。

232年前,来自山东的于氏家族,因旱灾闯关东,到这里落地生根;

在清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年间,家业兴旺,显赫一时。

——“叔侄五进士,兄弟两翰林”。

有清一代吉林各地先后中进士者34人,其中榆树有进士8人,于氏家族就占有5个席位,堪称清代吉林的第一进士家族。

1934年日本人拍摄的魁星楼。始建于清光绪21年(公元1895年),是于家第三代子孙、道光年间甲辰科进士于凌辰倡议绅商捐款修筑,以祈愿古榆大地英才辈出。原址位于原榆树县城东南角的城壕内侧,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被拆除。

榆树公园内复建的魁星楼。榆树市老城的种榆书院、学署、文庙和魁星楼修建均与于氏子弟有关,这组建筑群被榆树人视为地域人文精神的象征。

黑林镇太平川屯远眺。

“大干州,太平川,于(鱼)跃龙门亲眼见,一家大小都为官,条条鱼(于)儿上了天……”当年的一段民谣,传唱着于家曾经的显赫。

黑林子镇,位於今榆树市东南32公里,清初时为禁垦围场,乾隆初年建屯,隶属於伯都纳厅。时因此地茂林高耸,遮天蔽日,进入林中光线黯淡,故名黑林子,清代常有虎狼出没。自清垦殖以来,这一地区民人多来自山东半岛,又以莱州府的昌潍两县居多。

太平川,位於榆树市黑林子镇北4公里处,据《榆树县地名志》记载,清朝乾隆初年立屯,因地处平川,且柳通密布,曾名柳条川,道光咸丰年间,屯内于氏家族发迹,“一族叔侄五进士,兄弟同榜两翰林”,於朝中居高官显位,因忌柳条穿(川)鱼(于),逐将柳条川易名为太平川。

太平川于府当年的“门当户对”。

太平川于氏,祖籍山东莱州府潍县小东庄,即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东庄乡小东庄村。于氏家族的第一代于居安,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江湖郎中,靠行医治病养家。乾隆五十年(1785年),潍县遭遇荒旱,物力维艰,为了躲避自然灾难,于居安便带着十三岁的儿子于龙川离开了家乡闯关东谋求生计。

于居安父子初到榆树太平川,因家境贫寒,其子于龙川未能读书,终日深受劳作之苦。生活稍有安定,于龙川决心让儿子读书求学。

于龙川有三子,长子于凌奎、次子于凌云、三子于凌辰。龙川三子尚幼,即教育其读书上进,至晚年又嘱其长子凌奎奋发图强,来保证两个弟弟攻读学业。

长子于凌奎,颇具乃父理念,“出室耒耜,入操筹算”,勤於农事,家道小康,尽心供其两个弟弟读书。据说两兄弟进京赶考时,年逾花甲的长兄于凌奎亲自驾车相送,待金榜题名回乡时, 又出迎50余里,至今舒兰市法特镇头台村东大桥迎接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清道光十四年(1834年),凌云、凌辰兄弟同登乡榜,考中举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,于凌辰赴京殿试,高中二甲进士。

于氏家族第二位进士于荫霖书法横幅。

于家从农耕入手,涉足商业,于凌辰中进士以后,于家的买卖兴隆,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庄园。于氏庄园历经道光、咸丰、同治和光绪四朝修建,设计精美,规模宏大,悬挂着御赐的鎏金匾,上书“进士及第 ”、“兄弟同榜”、“官宦人家”。此时的于家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”。

从道光到同治年间,于凌辰任工部右侍郎,官居正二品,于荫霖任武英殿提调、文渊阁校理(后来任湖北、河南巡抚),于钟霖任翰林院编修、记名御史,官居正七品,于衡霖任直隶束鹿知县,于岱霖任山西神池知县,于若霖、于蔚霖、于琪霖均是候选知县。于府庞大的家族,从京城到地方,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。

榆树公园内复建的种榆书院。原址现为榆树市培英小学,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2年),是吉林的第一所书院,由于凌辰、于凌云兄弟二人主议、倡导、募捐、赠助的,供当地富户人家的子弟读书所用,后变为官办学堂。

对于氏家族在榆树乃至吉林省教育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,榆树学者薛玉国用“于家子弟大多有功于桑梓”来形容。

于氏首位进士于凌辰,42岁时考中进士,任工部都水司主事,虽然是京官,但仍然关心家乡,尽其所能为家乡办事。如向皇帝奏言加强吉林防务,防范沙俄侵占;为伯都讷厅争取增加学额,以利榆树学子成才。清代伯都讷厅的疆域相当于现在的松原市宁江区、扶余市和榆树市,伯都讷厅首府原在今宁江区伯都乡,后来,随着榆树农业的开发,人口的增长,经济较宁江区一带发展快得多,于凌辰向皇帝上奏说道:“设官为民。厅治居一偏,不便,改设孤榆树。”于是,伯都讷厅首府于光绪八年(1882年)由伯都讷城迁至孤榆树屯。

于荫霖是于氏家族继其叔于凌辰之后第二个金榜题名者,人称少三大人。于荫霖是咸丰九年(1859年)己未科进士,进入翰林院,官授庶吉士。由於其品行操守享誉朝野,清正廉洁人所共知,外放地方后,先后担任湖北荆宜施道,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,云南、台湾、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,湖北、河南、广西巡抚等职。所到之处,顺时应势,勤政爱民,政绩昭著,为人称道。于荫霖是《清史稿》及国史馆立传的唯一的吉林汉族人。《清史稿》对其评价极高,称其不畏权贵,屡次弹劾与俄罗斯议和大臣崇厚,为大清争回“天山界地数百里”江山。

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河东于家村的“于氏家庙”。

“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。”于氏家族纵然辉煌显赫一时,但最终也没能逃过分崩离析的悲惨结局。光绪年间,太平川于氏家族的一些后人以及府中家丁护院仗着权势,开始横行乡里。这让落魄秀才汤文硕找到可乘之机,勾结吉林将军常顺,搜罗了一十二条罪状,奔赴京城告御状。龙颜一怒,显赫的于氏家族轰然倒塌,于钟霖吞金自杀,于氏家族官职最高的于荫霖也因此“废居京城”,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,才被重新起用。

光绪16年后,太平川于氏家族开始衰败。有的分支陆续外迁,隐姓埋名苟活于乡野之间;有的被官府逮捕,流放外地;也有人外出经商,所建住宅开始变卖。 到了东北沦陷,日伪统治时期,黑林镇太平川的于府房屋被留守下的纨绔子弟变卖拆毁,已所剩无几;1949年,新中国成立后,庄园的废墟上陆续修建起了新的百姓住宅。今天,当年的于氏庄园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残垣断壁和一些残碎砖瓦。

太平川于府遗迹。

抚今追昔,尽管如今的榆树市黑林镇太平村,已没有了于氏家族的后人,徒留一些传说故事世代传唱,但于家却给这片古榆大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。

文章来源:原创·吉林新闻综合广播

编辑:孟汐、一鑫

审核:怀楠、监制:王林、金可红

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