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广东数字藏品企业数量领跑全国自去年以来,脱胎于NFT(非同质化代币)的数字藏品在国内迎来了井喷式增长,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数字艺术作品层出不穷,还吸引了互联网巨头、文化机构以及各路资本纷纷入局。据公开数据统计,截至2022年7月上旬,国内的数字...
广东数字藏品企业数量领跑全国
自去年以来,脱胎于NFT(非同质化代币)的数字藏品在国内迎来了井喷式增长,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数字艺术作品层出不穷,还吸引了互联网巨头、文化机构以及各路资本纷纷入局。据公开数据统计,截至2022年7月上旬,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数量达到800多家,预计2026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或将超300亿元人民币。然而,如同其他新兴行业一般,数字藏品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市场的关注和疑虑。投机炒作、知识产权争议等问题,也成为该行业头顶上暂时摆脱不了的一团乌云。
■策划:新快报记者 罗 韵
■统筹:新快报记者 梁 彧
■采写: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
■制图:廖木兴
市场:新概念萌生,厂商跑步入局
去年,“NFT”这个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迅速闯进国内大众视野。NFT的全称是“Non-Fungible Token”,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数字凭证,可基于以太坊等大型公链,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。相较以太坊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,单一NFT具有唯一性且不可被分割等特点。
按照业内普遍认可的说法,国内的数字藏品概念可以视为“中国本土化后”的NFT,指的是使用区块链技术,对应特定的作品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,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,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、购买、收藏和使用。两者在细微之处也多有不同:国外的NFT基于公链,公链对所有人开放,任何人可参与、读取数据、发送交易等,而国内的数字藏品大多基于联盟链,即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,每个组织或机构管理一个或多个节点,其数据只允许系统内不同的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。与国外的NFT把相关作品或者某个虚拟的事物进行代币化相比,国内的数字藏品更倾向于利用区块链可溯源、不可篡改、公开透明的技术手段,将数字文化作品的价值锚定,传递数字文化价值。简单而言,在国内正规数字藏品平台上,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数字藏品,后续无法用于商业用途,平台也不支持二级交易,持有人只能收藏、欣赏、向他人展示或赠送等。
目前,国内的数字藏品热度仍持续攀升。据公开数据统计,2021年,数字藏品市场投融资数量达287起。今年2月,国内数字藏品平台不过100家,时至7月中旬,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数量已经达到800多家。其中,广东从事数字藏品企业数量最多,居全国第一。
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,阿里、腾讯、百度、网易等互联网公司抢先布局,发行项目种类包括艺术收藏品、音频视频、游戏皮肤等。去年,阿里拍卖在520拍卖节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,拍卖万文广、猫爹雨海等艺术家创作的共计66件数字藏品;随后蚂蚁链粉丝粒于6月推出基于敦煌美术研究所IP的“敦煌飞天、九色鹿”付款码皮肤;当年8月,腾讯旗下数字藏品平台“幻核”在上线第二天,发行了《十三邀》为主题的数字藏品。今年1月18日,百度上线首个数字藏品平台“百度超级链数字藏品”;紧接其后,京东、网易等厂商也相继推出旗下数字藏品平台与产品。